世界民族
    主页 > 期刊导读 >

当代世界的民族自治制度探析

各国国情不同,民族自治形式也多种多样。自治作为民族事务治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历史可谓久远。中国古代的羁縻制度和奥斯曼帝国的米勒特制度,都被看作古代自治制度的范例。自近代民族国家兴起以来,民族自治制度经历了从被怀疑否定到逐步接受,再到普遍认可的过程。由于这项制度本身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越来越成为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事务的一个重要制度选项。

一、当代民族自治的兴起与发展

近代以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族国家建国理念曾经风靡全球。尤其在20世纪,许多国家苦心孤诣地追求建成名副其实的“民族国家”,并采用同化主义政策,进而不断演化为各种冲突甚至世界范围的战争。但是,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纯而又纯的民族国家,多民族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现实。在保证国家统一的政治诉求下,许多国家开始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将民族自治作为重要的政策。

(一)民族自治的早期探索

现代国家对民族自治的最早探索不是自觉的,而是作为一种应对执政危机而采用的修补措施。正是因为其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性,使得早期的民族自治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其中,近代可以追溯的早期民族自治探索发生在著名的奥匈帝国时期。1804年,哈布斯堡王朝正式将奥地利领有的领地改为奥地利帝国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奥地利帝国逐渐走向衰弱。为了挽救帝国危机,1867年,奥地利帝国同意匈牙利自治并将奥地利帝国改组为奥匈二元帝国,奥地利和匈牙利各自拥有独立的立法机关,奥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帝国只掌管财政、军事和外交,其他事务均由两国各自处理。尽管这可以被看作是现代民族自治的一次探索,但却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所谓“自治”只局限于匈牙利,不涉及其他少数民族;另一方面,即使在各自内部,仍推行同化主义政策。例如,在匈牙利,教育政策上大力推广匈牙利语,限制诸如斯洛伐克人、罗马尼亚人等其他少数民族学习自己本民族的语言等。可以说,这种最早期的民族自治探索仍然以同化政策为内核,因此也激起了各少数民族的不满和反抗,导致二元模式也越来越难以维持,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奥匈帝国走向尽头。虽然奥匈帝国解体了,但这却不是民族自治的失败,而是民族自治的探索还不成熟,这种自治作为挽救帝国的一项举措,无法对抗本质上的同化主义,但同样也预示着同化主义政策必然破产的历史走向。

(二)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自治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传统帝国例如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沙俄的解体,出现了一批新的独立国家。尽管这些国家也都致力于民族国家的建构,但现实民族构成的复杂性,加上当时正在掀起的民族主义浪潮,使如何处理民族问题成为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由此开始了或主动或被动的民族自治过程。虽然有些自治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选项,但在一段历史时期内却很好地维护了国家统一与和平,其成功的内核正是自治模式所具有的包容性。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芬兰的奥兰自治省,它是第一次大战之后建立的一个自治地方。当时由于沙俄殖民统治下的芬兰在一战后获得独立,而以瑞典民族为主的奥兰群岛希望实行民族自决并入瑞典,但遭到芬兰拒绝。于是,在国际联盟的干预下,双方最终就奥兰群岛在芬兰主权范围内可以自治达成协议,这种自治成功维持了地区稳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成为化解民族与国家之间二元关系的一种有效方式,也给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了民族自治的参考范本。同样,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在原沙俄的废墟上也开始主动探索民族自决与自治。面对内有严重民族分离主义,外有西方列强武力干涉的严峻局面,列宁和俄共(布)通过民族自决团结全俄各族人民,进而在充分承认和尊重各民族自决权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多民族联邦。

在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逐渐开始了以权力下放和民族自治为主要方式的民族政策转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意大利和奥地利两国政府就南蒂罗尔地区的自治问题达成协议。南蒂罗尔即特伦蒂诺——上阿迪杰地区成为意大利五个自治大区之一,并成为欧洲民族自治比较成功的典范。20世纪60年代以来,同样进行民族自治探索的国家还有西班牙,由于佛朗哥独裁统治时期推行同化主义政策,使得民族分离主义严重,并出现了“埃塔”等分离主义组织,严重威胁国家安全与统一。佛朗哥死后,西班牙向议会君主制和平过渡,在民主化进程中主动选择了自治制度,成立了17个自治区和50个省,加利西亚地区、加泰罗尼亚地区和巴斯克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均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这一发展趋势逐渐影响到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例如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所领导的民主革命在1979 年获得胜利后,经过一个时期的探索和磨合,于1987 年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立南北两个大西洋自治区。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于1989年上台后,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实行民族联邦制,建立民族自治机构,成立14个州政府,其中12个为民族州,授予地方政府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