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
    主页 > 综合新闻 >

世界最强大的一个民族,凡是其周边的民族,大

小编一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看到你们给我关注评论的时候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名字],欢迎大家阅读。
自古至今,多民族一直是我们国家的特色。在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各民族之间的界限在不断缩短,相互融合和渗透,为中华灿烂文化增加了许多生命力。有学者说,在南北朝时,文化比血统更重要。我们常常通过文化来判定这人是胡人还是汉人,而不是他的血统。
其实,不光是北朝,在其他朝代也是如此。先秦时代就有人认为,进入中原的胡人就是中原人。这种观点不仅重视了文化在民族融合中的作用,也是对狭隘的血统论的反击。那么,为什么人们那么重视文化而不是血统呢?其实,这是有一定原因的。
夏代时,统治者没有德行,百姓深受其苦,这时候,殷商只是一个弱小的海滨部落,后来,他们渐渐强大,这才入主中原,灭掉了夏。商代时候,周就在西岐地区兴起了。当时,在统治者眼里,周其实也是异族,但是,周朝接受了商朝的文化,取代了殷商的统治地位。
周代,文学兴盛,华夏终于形成。
可见,在上古时代,所谓的华夏夷狄并没有很严明的分别,区分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周原本是异族,但是,夺得了统治权后,就自称是中国人。孔圣人的祖先是殷商贵族,他本来应该仇视周,但是,他不仅没有,反而赞扬周代的文化开启了华夏文明的盛世。
到了春秋战国,各国之间相互兼并,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接触也变得频繁起来,之后,有很多边疆的民族主动向中原靠拢。楚国曾经被周朝人称为蛮荆,楚国国君也曾主动承认自己是蛮夷。春秋中后期,楚国因为与中原地区交往密切,所以,在文化上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著名的《楚辞》就是在楚国留下的。
这种密切的交流和接触,也使得这个蛮荒之地成为了华夏地区最灿烂的古国之一。一切都源于渴望被中原承认的心情,楚国人的不屈不挠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战国之后,中国再一次进入大分裂时期是在南北朝。在这一时期,“汉人”这个词才终于专门指代汉族人。
这一时期交流碰撞较为激烈,所以,也是各民族文化融合得最好的时期。由于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很多少数民族都将汉化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北魏的拓跋珪其实对汉文化并不感兴趣,但是,为了将中原地区牢牢抓在自己掌心,所以,他不得已接受了汉族文化。
他把都城迁到平城,建设宗庙,指挥大臣制定出一系列官制和一系列上朝礼仪,甚至,在音乐方面也实行了汉化。本来鲜卑族是个游牧民族,但是,经过这些政策的改变,已经变成了一个兴盛的农耕民族,拓跋焘即位后,延续先前的政策,他把汉族的官员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重视对民众的教化,尊崇儒家学说,所以,北魏的汉文化尤其兴盛。
不过,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必会引起保守势力的不满。这里面牵涉到了一个人,他就是出身于北方大家族的崔浩。
崔浩的父亲一直都是北魏统治者们器重的高官,他自己也被统治者们信任,历经三朝,做官一直做到了司徒。晚年的时候,他写国书,并且,在书中黑了一把北魏早期做的“好事”。这还不算,他在大路边竖起一道石碑,并且,把这些东西全刻在上面。
此时,一些鲜卑族的贵族看到后,气得不行,赶紧去找拓跋焘。拓跋焘听说以后,灭了崔浩的族不算,还牵涉到了很多汉族的大家族,例如说: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在这一场风波中,被处死的人差不多有两千多。
这场风波也揭开了北魏的面纱,其实,鲜卑贵族们虽然喜欢汉文化中的吃喝玩乐,可是,对于其他的并不感兴趣,更是对朝廷的汉化政策表示不满。于是,趁着崔浩的案子,他们大肆打击汉族的世家大族。不过,即便如此,北魏的汉化还是一如既往地推行下去。
孝文帝上位后,汉化达到高峰期,他再一次迁都,把自己完全摆在了华夏文化的正统位置。而且,孝文帝这个人非常大方,真正做到了尊重汉家,与汉家人共享政权。所以,在这种尊重下,汉族人也承认了北魏政权的正当地位,各民族之间十分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