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
    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国至少有6个民族嫁女时都要哭,哭爹哭娘、骂

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为我苦费心,

爹的恩情说不尽,提起话头言难尽。

一怕我们受饥饿,二怕我们生疾病;

三怕穿戴比人丑,披星戴月费苦心。

……

我今离别父母去,内心难过泪淋淋!

为女不得孝双亲,难把父母报终身;

水里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枉为人!


这是鄂西与湘西一带土家族姑娘的哭嫁歌,有人说,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哭起来,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

然而,哭嫁并不是土家人的“专利”,在我国,至少还有汉、藏、彝、壮、撒拉等民族也曾经流行习俗,有人将它之所以成为一种传统,总结为这样三个原因:1.伤离别,念亲恩;2.换身份,忧前途;3.怨婚姻,骂媒人。但第3点并不完全正确,有一首是这样写的:

你是山里的龙眼果,

皮青肉白黑心窝……

这里面可能有旧社会“媒人”的一些埋怨,但更多是在伤离别、念亲恩和换身份、忧前途过程中的一种牢骚话,发泄发泄而已,也没有歌词中说的那么狠,不是真骂,因为不管任何民族的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都会产生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在这个过程中,带点发泄的、不好的情绪是应该的,“媒人”是能够理解的,大家也都是能够理解的。可惜的是,这种哭嫁的形式或者传统,在今天已经被我们丢得很远了。


记得,有一个远房的姐姐,对小时候的我非常关照。有一天,她忽然就出嫁了,看着那些迎娶她的人,我忽然地就哭了,哭着想,姐姐就要嫁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也不知道以后有没有人再关照她,她嫁的那个人要是对她不好了怎么办,而我也很少能见到姐姐了。

我这动情地一哭,把姐姐给感染了,她先是抱着我哭,然后和伯伯婶婶一起哭,大家最后都眼泪哗哗地,哭成了一团。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姐姐离去的样子,被抱上了迎亲的马,马背上的她穿一件大红的棉被,抹着眼泪向前,又不断回头向我们张望,一直到一点点地被我们看不见。

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忽然地想,能有一个类似于哭嫁的歌,让我和姐姐一起唱,在当时就能把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该有多么好。我是汉族人,在三四十年前的西北,汉族人就失去了这种哭嫁的内容,多可惜呀。有的也许只有今天被整理出的一些资料了,也都多少与汉族人无关了。比方说,还有一首出嫁歌是这样的:

春风凉,落水天,

阿妹出嫁到天边。

又想一直自己过,

孤单之人好心酸……


新娘出嫁的心情,是多么需要这种歌声的表达,所谓歌以言情大约就是这么的意思,但是,生活在太多的时候,却让人们只会泪而不会歌了。也许,我们还会唱“是谁把你的长发盘起,是谁给你做的嫁衣”的流行歌曲,但却永远不会唱这首《哭姊妹》了:

姐: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根又同丫;

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

妹: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父又同娘;

今朝姐妹要离开,难舍难分情难断!

姐:梭罗树来台对台,我姐心里难宽怀;

丢开妹妹婆家去,逢年过节才回来!

妹:梭罗树来台依台,望姐心里多宽怀,

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诲记心怀……


还是说说我的那个姐姐吧,在她嫁后的一段时间,我怕她婆家的人对她不好,愉愉地跑去看她,见她正在为婆家人做饭,就认为婆家人对她真的不好了,就哭着要带她回去。姐姐说:“姐姐迟早要出嫁的,迟早都要过这一关的,你照顾好自己姐姐就放心了。”我收起眼泪回家,发誓一定要好好上学,将来要把在我自己看来并不怎么幸福的接回来,但还没等我学有所成,姐姐已经是一个幸福的妈妈了,再去看她,我忽然就觉得她对我多少有些“疏远”远了。这就是一个嫁后的女儿,我虽然不再为她哭,但曾经因为她的哭,被我深深地埋在了记忆里。

几年前,我又去看姐姐,姐姐的女儿也要出嫁了。姐姐说:“当年你看姐姐出嫁,今天又看外甥女儿出嫁,你给姐这娘家人当得够格。”本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外甥女儿敬了杯酒给我,我的眼泪却哗哗地流了下来。随后,我想到撒拉族婚俗里的一个细节:新娘入洞房后,由新娘的嫂子或婶娘用一双新筷子揭开新娘头上的面纱,同时说唱一段新娘生根、开花、结果、和睦相处的祝词。这双象征吉祥的筷子,新郎家一定要破费收回。之后,新娘就餐,餐毕,新娘家的妯娌们端来一盆净水,新娘把筷子投进水中,水表示清白如水,筷子可能代表着新娘自己,要她们在清水里扎根、结果。而这过程也只有新娘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