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
    主页 > 综合新闻 >

唐朝诗歌风格的变迁,由纤柔到豪放,民族融合

如果说起中国古典文化的巨大成就,唐朝的诗歌一定可以排在前面。古典诗歌是自周朝就有了,但是到了唐朝就进入了巅峰状态,唐朝诗歌的创作是历代王朝无可匹敌的盛景。

正是因为唐朝有着当时的世界强国之地位,所以他的文化才能发展得如此璀璨光华。唐朝的强大不仅是在政治经济上,还有就是他的思想开放和文化的繁荣之上。唐初开始诗歌已经得到了大幅发展,只是此时的诗坛以梁陈宫掖之风为主流。

唐初的诗歌风格纤柔,婉媚与中后期的诗歌风格可说是截然为同。初唐时的纤柔之风,连唐太宗李世民都十分喜爱,而那些朴实豪迈的诗歌却几乎无人问津。

直到高宗时,诗坛风格有些许变化,此时的“初唐四杰”也是在社会中越来越有名气,于是整个风格开始变为“纤柔”与“豪放”相结合。

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陈子昂等人,他们促进了初唐时期的诗歌有了进一步发展。

一、宫延与市井相映而成的初唐诗歌风格

1、初唐诗风的宫延诗时代

初唐的诗风以李世民为主的宫延诗体为主要风格,由于此时刚刚建唐,政权等一切都还未能稳定,需要迎合门阀世家的心意,得到他们的支持。

所以此时要收敛锋芒,歌功颂德。宫延诗体多以此风为盛,以清明政治来缓解国家政局矛盾,所以纤柔温和。

2、融入市井之后,显现出豪放之风

中后期,唐朝的政治稳定,尤其是唐太宗时知人善任,对于谏言也是理智听取,所以社会上的诗歌开始偏向写实。

由此一来宫延诗的纤柔慢慢转入市井,变得豪迈。初唐四杰出现后,宫延诗也不再是诗歌主流了,市井百姓的一些哀怨和愤懑都渐渐通过诗歌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二、民族融合推动文化多元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无论什么时候,只有经济繁荣稳定才会产生丰富的文化艺术,唐朝也是如此。随着历代统治者的精心治理,唐初的商品经济开始复苏,海外贸易也越来越发达。

四通八达的交通既带来了经济的交流,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人们生活富足稳定,就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在文化传播时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使得唐朝诗歌达到了辉煌阶段。

2、华夷一家,包容民族文化

李唐统治者与历代帝王有所不同,其他朝代都喜欢大一统,对少数民有自己偏见,而李唐因为自身就有少数民族血统,所以不分民族优劣,对于各民族文化也是兼容并蓄。

这种开放的交融,使得文人墨客越越多的接触到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唐诗中描写出各种内容,或是爱情、友情

或是塞外、苏杭,一切都不一而足,不同的风情自然有不同的风格,所以纤柔和豪放都为了内容而存在。

三、皇权热爱诗歌,举国皆以此为荣

1、举国上下皆写诗

由于李世民就十分喜爱诗歌,而且作为皇权统治者他对宫延诗歌更是情有独衷,他曾先后开设了文学馆、弘文馆,招延学士,编纂文书,和他唱和吟咏。

而其他皇帝也是有这样的兴趣和爱好。既然皇权喜爱,那么民间的追随也是一种必然。所以唐朝时期的文学家和诗人是历朝最多的。

2、科举中加入诗歌这一项

众所周知唐朝大力推行科举制,由于整个社会对诗歌的喜爱及统治者对诗歌的重视,诗歌也进入了科举制度中。

假如考生没有考过这诗歌一项,那么也就没有资格入仕了,如此一来,诗歌创作成为每一个诗书人必修功课,举朝上下,以创作诗歌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