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
    主页 > 综合新闻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保护传承

“黄河之水天上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震撼人心的一幕,惊艳了全世界,也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甘肃省陇剧院创演的《大禹治水》剧照。资料图片

近年来,黄河文化主题相关的各类力作不断涌现,着力于传承黄河文化基因,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山西省歌舞剧院推出大型舞蹈史诗《黄河》,以《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入海流》三个乐章,意象化地再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辉煌历史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谱写宏伟壮丽的交响舞诗;甘肃省陇剧院创演《大禹治水》,成功塑造了“为苍生走遍大地去治水”、追索科学技术、以文明战胜野蛮的大禹形象。此外,沿黄9省(区)共同参与拍摄的八集纪录片《黄河人家》,通过黄河故事讲述沿岸人民与母亲河的相依相守,记录他们在时代变迁中与黄河的和谐共生;而《大河奔流新时代——黄河流域九省(区)迎新春文艺演出》联动9省(区),情动国人。

镜头由远及近,一位老人站在黄河边上,弯腰掬一捧水;镜头切换,黄河泥在老人手中化为样貌各异、憨态可掬的泥娃。“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一群孩子的声音由远及近,泥娃活了起来,跳皮筋、捉迷藏、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翻花、摔包、斗鸡等大量儿童游戏,在小演员的可爱演绎中,翻动着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节目尾声,孩子们快乐地奔跑在黄河岸边,画面最终定格在老人手中憨笑的泥娃上。

在位于河南省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里,孩子们在志愿者的辅导下绘制彩陶。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摄/光明图片

5月2日,百岁老人、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逝世,老中青各代文博人纷纷发文悼念。甘肃省文物资料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陆杰仁第一时间写下了《悼谢辰生老》:“情动家乡老松树,舍身文物七十秋。吁呼力陈保古城,秉笔上书献良筹……”

2022年“五一”期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正式开放,大型沉浸式实景街区涵盖唐食荟萃、百艺手作、文化宴席、沉浸演出等多种业态,带游客梦回大唐。尽管因疫情防控而限流,但是小长假期间,依然有6万人次走进“长安十二时辰”,全网曝光量更是突破2亿。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在黄河中游的陕西,周原、秦咸阳城、汉长安城、统万城等遗址,文物上乱刻乱划的“疤痕”得到“治疗”,古建筑受到科学“保养”;石峁遗址、西汉帝陵、唐代帝陵等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中走进全球视野,展现中华文明魅力。这座遍地宝藏的“天然历史博物馆”,正以崭新面貌诠释着黄河文化保护工作带来的显著成效。

3、黄河文化旅游,沉浸式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1+3+9”规划体系:文化和旅游部编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以及文物、非遗、旅游领域3部专项规划,沿黄9省(区)同步编制地方实施规划。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展开陕西省黄河流域的文化旅游地图,华山、西安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华清宫、延安革命纪念地、黄帝陵等知名旅游目的地遍布全省;高山、森林、湿地、草原、瀑布等多种地形地貌与文化遗址交相辉映。黄河沿线的文化游、民俗游、生态游、康养游、红色游、乡村游等旅游业态,丰富多样,优质文化旅游产品持续涌现。随着陕西黄河文化旅游联盟的成立,该省的黄河文化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把保护始终放在第一位,一切不利于保护的事都应让步

黄河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全长5464公里。

光明日报记者 刘平安 李韵

正如陆杰仁诗中所写,在众多悼念诗文中,大家无一例外地提到谢辰生的“直言”与“直书”。他以笔为戈,直言上书,一次次力挽文化瑰宝于危难之中,始终作为一位不屈不挠的文物卫士,坚守在文物保护第一线。大家感念老一辈文博人不计个人得失的忘我奉献精神,同时也在感慨当前“保护第一”等文物保护理念愈加深入人心。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黄河国家博物馆正式封顶,黄河文化月、黄河文化旅游节等连续举办,《黄河泥娃》《大禹治水》等文艺节目不断出圈……近年来,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各地聚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取得了积极成效。